乾隆大帝 发表于 4 天前

DPU明星芯启源:繁荣不再南京子公司几乎全员被裁

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,半导体行业一直是全球瞩目的焦点。曾经,DPU(数据处理单元)明星企业芯启源在行业中备受期待,然而,近日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打破了人们对它的美好幻想——芯启源南京子公司几乎全员被裁,其核心研发部门已人去楼空。这一事件不仅让芯启源的员工们陷入困境,也引发了行业内外对该公司未来走向以及整个DPU行业发展态势的诸多猜测。

芯启源成立于2015年,由硅谷资深创业者卢笙创立,自诞生起就定位为集成电路核心知识产权、芯片及EDA工具的设计研发企业。其研发中心分布广泛,涵盖上海、南京、北京以及美国硅谷等地,强大的研发团队吸引了来自Marvell、Broadcom、Intel、中兴通讯、百度等国内外顶尖芯片厂商的人才,他们在芯片设计、网络通讯、云数据中心等领域经验丰富。凭借自主知识产权的DPU芯片,芯启源采用NP - SoC模式和Chiplet技术,展现出强大的处理能力和灵活性,一度被视为“国产替代先锋”,估值曾上看150亿元人民币,仅在2021年就一口气完成数亿元Pre - A2、Pre - A3、Pre - A4轮融资,次年又获超亿元战略投资,风光无限。

然而,如今的芯启源却深陷泥沼。多位芯启源员工透露,南京子公司作为芯启源的核心研发部门,如今办公场所面临房租到期关闭,所属员工几乎全部被裁撤。据了解,早在2024年,公司就已出现工资晚发的情况,有时甚至能拖3个月,也正因此,离职潮悄然来袭。而到了今年,情况愈发糟糕。6月20日,人力陆续约谈员工,称公司经营艰难将进行裁员,总计裁员12人,彼时芯启源南京仅剩18人左右。公司给出的方案是,给被裁员工提供n + 2赔偿,补齐4到6月工资,不过要等到12月才能发放。但公司面临多场诉讼,12月能否发放到位无法保证。大部分员工无法接受该方案,公司负责人甚至称如果不接受,将在20分钟后强制解除合同,收回员工在公司的电脑账户、公司门禁等权限。双方冲突升级后,员工们前往劳动监察大队,可得到的回应只是尽量追回所欠工资,年终奖和赔偿难以追回。

6月21日,当员工们想回公司取回个人物品时,却发现公司人去楼空,门禁权限失效。从现有的几个未被裁员员工处得知,公司房租即将到期,没被裁的员工改为居家办公。6月23日,员工们又从芯启源高级副总裁姜欣处得知,公司确实无钱发放,且姜欣也将离职。不仅如此,芯启源杭州子公司员工也表示,杭州团队早在今年4月便全部解散,而杭州子公司员工最早也是由南京子公司迁移过去的。

为何曾经辉煌的芯启源会沦落到如此境地?从内部因素来看,公司缺乏自身造血能力,实际经营长期依赖融资支撑。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半导体行业,仅靠外部输血而没有稳定的盈利模式,企业发展犹如无根之木。在技术研发上,虽然芯启源有宏伟的规划,如计划于2024年年初推出下一代DPU芯片“NFP 7000”,对标NVIDIA的BlueField - 3,但实际研发进度却不尽人意,芯片始终没有进入后仿阶段,就连所需的IP也不购买,更别提流片,导致很多技术大牛因看不到希望而陆续离开。此外,公司运营管理也存在问题,研发团队主要在国内,却高薪聘请多名海外顾问,沟通、协作成本极高,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公司的运营负担。

从外部环境分析,DPU市场竞争异常激烈,英伟达、英特尔、AMD等巨头占据了大量市场份额,新兴企业生存空间被严重挤压。并且,DPU作为一项新技术,具有烧钱多、周期长的特点,进入市场的渠道有限,新兴企业想要在其中分得一杯羹,难度可想而知。再加上半导体行业整体的周期性波动,市场需求和价格的变化也给芯启源带来了不小的冲击。

芯启源南京子公司的裁员风波,不仅仅是一家企业的困境,更是整个DPU行业发展现状的一个缩影。它提醒着行业内的企业,在追求技术创新和资本扩张的同时,必须重视自身造血能力的培养,合理规划研发和运营成本,精准定位市场。对于投资者而言,也需要更加谨慎地评估企业的实际价值和发展潜力,不能仅仅被企业的明星光环和美好愿景所迷惑。而对于那些面临失业和欠薪的员工们,他们的权益保障也亟待关注,如何通过合理合法的途径追回自己应得的报酬,成为他们当下最迫切的需求 。在未来,芯启源能否走出困境,DPU行业又将如何发展,我们拭目以待。
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DPU明星芯启源:繁荣不再南京子公司几乎全员被裁